“孔孟之乡、运河之都、文化济宁”,鲜明的定位让文化旅游成为济宁的金字招牌。
济宁是人口大市、文化大市,文化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。近年来,济宁认真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全力创建国际湿地城市,努力培育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旅游景区,推动景区建设不断上台阶,文旅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。文化旅游是社会经济活力的风向标,也是文化“两创”的重要载体。深入推进文化“两创”,就要进一步加大力度,创新举措,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,进一步做大做强济宁全域旅游,进一步打响“孔孟之乡、运河之都、文化济宁”品牌,全力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。
全力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,必须打好特色牌。做足特色文章才能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。要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深挖文化富矿,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,创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,加快旅游资源整合重组和整体性开发,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景点景区,提升旅游品质和竞争力。要抢抓历史机遇,加快推动黄河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济宁段建设,推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规划建设,加快突破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,提质打造尼山片区。只有以特色求创新、求突破,才能不断增加旅游景区的含金量和吸引力,让游客流连忘返。
全力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,必须打好服务牌。要维护好旅游市场良好环境,持续巩固良好形象,严格旅游市场监管,重拳惩治旅游乱象;要把景区环境整治提升与文明城市创建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结合起来,全面提升车站、机场、城市主干道、旅游公路沿线、景区周边等区域环境,塑造优美宜人、赏心悦目的城乡风貌和旅游环境。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导游队伍建设,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基础,提升服务质量、专业化水平,把济宁的好山好水好故事讲准、讲精彩。
全力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,必须打好文化宣传牌。旅游是口碑经济,提升旅游景区的影响力离不开文化宣传。要通过线上与线下多种媒介,宣传济宁的好山好水好景,积极塑造和维护良好形象,大力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行动,持续提高游客对济宁旅游的满意度。同时充分发挥文化的软实力作用,精心开展戏剧、电影、电视剧、广播剧、歌曲、文艺类图书等“文艺精品工程”作品的创作、奖励,团结一批文化名人、文化能人,开展文化交流活动,为建设“全国一流文化名市”、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