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银辉时光》 摄影:远方
走在银座寸土寸金的街区上,我没有找到“复乐园”,甚至连一家老年公寓都没有看到。倒是商厦里的保安、维护秩序的巡视员和家族面店里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。他们以几十年不变的劳模规范在游客面前仍旧行着近乎90度的鞠躬。
阳子导游说,她喜欢与旅行大巴的银发司机交谈,问他们为什么不呆在家里安享晚年?
老人的回答出奇的一致,喜欢工作。在外边颠上跑下、搬搬行李,人会变得年轻,有朝气。
说实话,我们对这些七八十岁仍在飞快驾驶旅行车的银发司机是有点顾虑的。
“大家放心,他们有政府考核的驾车许可。身体素质、反应程度、抗疲劳程度等等都要定期评定的。”阳子极力打消我们对安全的顾虑。
在“买啥赚啥,买什么赚什么”的飞速发展时代,当年的青壮年分享了经济成长成果,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。进入老年阶段后,他们成为了当然的高消费族群。日本青年说,银座是银发人购物的天下,这话一点不假。
但是,对绝大多数老年人来说,有消费能力并不等于放肆的买买买,他们那个时代养成的节俭习惯,一直陪伴着他们终生。
朋友告诉我,日本老年生活是以国民年金(养老金)、医疗保险和护理保险这“三道关”来实施系统保障的。满65岁大关之后,政府会按老人生活的要求进行住宅的资助改造,如浴缸、厕所、防护扶手等等;对于需要购买轮椅、手杖、护理床等老人,政府也会承担大部分费用。此外,每年还会适当发给老人购买尿不湿等护理用品的费用。
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,虽说文化相近,但养老方式却大不一样。日本银发老人多半不与孩子们住在一起,他们喜欢安静的生活,自由的选择工作方式,甚至无视孤独。
《银座老人》 摄影:高明
值得借鉴的是,当地政府会给居家老人发一个塑料密封瓶,瓶子里装有两张表格:一张是发生意外时的家庭成员联系表;另一张是急救信息卡。上面有老人的健康保险号、血型、患有的疾病和正在服用的药物等重要的急救信息。
这个密封瓶子按规定放在冰箱的储藏格里,冰箱门贴有醒目的标识。独居老人一旦发生意外,只要还能拨打急救电话就妥。急救人员上门后只要找到这个瓶子,就可以对老人展开有的放矢的施救了。正因为日本的居家养老的制度和政府的援助政策比较完备,日本70%以上的老年人都是选择居家养老。像《复乐园》里进养老公寓的银发老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。
据统计,我国现今已有2.96亿超过60岁的老人,正在加速成为超级老龄化社会。今年,“银发”这一新词猛然出现在“政府工作报告”和媒体新闻中。为此,我们做具体工作的,迫切需要从经济规模、GDP比重的基座和生理特征中找到银发族群的需求内核,着力打造适合国情的养老体系。在这方面,日本比我们早走了一步,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这个跑步进入银发社会的国家借鉴与学习。
《行摄银座》 摄影:高明
每次在银座漫步,我真没看见多少无所事事的日本老人,倒是世界各地的银发老人慢悠悠地在商店和马路上闲逛。有购物的、喝咖啡的、拍照的、写作的等等,近年来似乎越来越多。这些不再受世俗束缚的老人在这里默默地工作、舒心地购物、随意地行走,享受着人生的银辉时光。
“假如有一天考核不达标了,开不了车了,怎么办?”我问过一位老年司机。
“那就去做公司保安,去停车场当管理员,去街上当义务的交通协理员。”
《东京之夜》 摄影:高明
(2024年初冬)
作者为资深财经评论人